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李淑英——从古老技艺到指尖经济
来源:内蒙古残联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5-04-27   作者:

阿尔山市白狼镇,白桦漫山遍野。在这里,一种传承了120多年的老手艺——桦树皮画制作技艺,被称为藏在树皮里的艺术。山上的桦树皮经过选材、构图、剪裁、粘贴、装裱等五道工序,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全国各地的游客追捧的旅游纪念品。


图片

李淑英是兴安盟阿尔山市白狼镇的一名普通农家妇女,虽然左腿残疾,但是她身残志坚,用几块不起眼的桦树皮,经一双巧手、一把剪刀与胶水的剪裁与粘贴,变成一幅幅灵秀、质朴的艺术品。

图片

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琢磨,她的树皮画制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创作内容也不断丰富。随着阿尔山旅游的升温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她逐渐成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树皮画制作艺人。2011年,李淑英被兴安盟文体局评为盟级树皮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属于她的故事。

图片

【李淑英】我因儿时一次意外导致残疾属肢体四级,在我逐渐长大后,我就在想我能干点什么,后来在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了解到我们当地的一种特色手工艺——树皮画。树皮画是采用白桦树的表皮为制作原料,因桦树皮自身含有油脂,在林区是引火取暖的主要材料,白桦树在生长过程中每年生长一层,每一层的颜色各异,一些自然风倒的白桦树在三年左右时间内木质就变成了粉末,而表皮却不会变腐,颜色经过岁月洗礼变得更为丰富。所以我就从2003年开始从事树皮画制作。

图片

即使曾被生活捉弄,李淑英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随后在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李淑英于2009年开设了白桦林工艺室,并且在当地林俗村里盖起了98平米的展厅。同年李淑英被评为兴安盟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艺术类的传承人,她也成为了当地人眼里做树皮画最好的人。而李淑英的树皮画也成为了旅游圣地阿尔山的一张明信片,她对树皮画的热爱和坚持也感染了身边的很多人,逐渐就有越来越多的残疾妇女们加入了进来。她们将山里捡回来的树皮不加任何处理,利用其天然色彩和柔韧性,在易不受潮、不易变色的特点下变废为宝,根据画作的需要,通过剪、刻、粘贴等工序,加工出一副副栩栩如生、灵动质朴的工艺品。


图片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习了解树皮画,李淑英免费为求学者提供学习的场地、工具、原材料,耐心细致手把手的传授技艺。很多残疾学员听说可以免费学习制作树皮画,都争先恐后的报名参加,目前工作室现有稳定就业残疾人20名,带动灵活就业残疾妇女50余名。


图片

【李淑英】我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帮助更多像我这样的人走出困境,积极生活,拥抱阳光。

作为残疾人,李淑英首先想到为残疾人就业增收作出应有贡献,脱贫攻坚期间在残联等部门的帮助下,她针对建档立卡户和残疾人开展了13场树皮画培训班,培训260人。2023年李淑英将“白桦林工艺室”积极申报为“美丽工坊”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希望帮助更多残疾妇女就业增收。李淑英曾用三个月的时间精心制作出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人物一百单八将共54幅作品,该作品获得了盟级非遗文化优秀作品一等奖,并多次参加全国手工类作品展,获得优异成绩,现被阿尔山国家地质博物馆永久收藏。

图片

2010年李淑英在兴安盟、阿尔山市残联的组织带领下,赴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参加传统手工艺品展览,作品《碧波倩影》入展中韩残疾人美术交流展,在兴安盟复建30周年之际,李淑英和工作室的同志们精心制作了一幅长7米、高3.5米的树皮画《兴安桦林秋韵》,摆放在了兴安盟党政综合办公大楼的大厅位置展出,同年被自治区妇联评为自治区级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图片

多年来,李淑英一直坚持传承树皮画传统工艺,带动和影响着身边的人,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技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阿尔山市白狼镇拥有丰厚的白桦林资源,每年接待游客高达百万人次,几乎所有到阿尔山旅游的客人都知晓白狼镇的树皮画,来到达阿尔山,必看树皮画,树皮画俨然成为阿尔山旅游亮丽的风景线。李淑英及工艺室的残疾人正用一幅幅小小的树皮画点亮残疾人的就业增收路。朽木成画,化腐朽为神奇。正如我们的人生,也许不是轰轰烈烈,只是平平凡凡,但只要有真心、用心、热心、恒心,同样能生如夏花,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