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保持听力,终生受益
来源:    时间:2020-03-03   作者:cjr xam

    2020年3月3日,是第二十一个全国“爱耳日”,也是国际“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保持听力,终生受益”。冬末春初,春寒料峭,外出一定要给它们“穿上”保暖外衣,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

    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

    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的听力残疾儿童约有13.7万人,每年新生听障儿童2-3万人。很多人不仅对全国“爱耳日”不甚清楚,对于如何保护耳朵,也知之甚少。有人误以为“掏耳朵,保持清洁可保护耳朵”,有人仅知道“噪音太大容易伤耳朵”,有人则觉得“耳朵又不容易磕碰到,没必要太关注”。听力问题一定要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原则,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常掏耳朵易引发耳疾病

    “帮我掏下耳朵吧,最近总觉得耳朵里面有点痒。”在一理发店内,市民王先生刚洗完头便向理发师提出了掏耳朵的需求。随后,年轻的理发师就拿出一支棉签为王先生清理耳朵,动作非常娴熟。 耳屎,医学名‘耵聍’,是耳蜗主动分泌出来以保护外耳道,减少异物进入耳道的物质。尽量不要自行在理发店等地掏耳朵。若掏耳朵的人使用不当的手法刺激,或者采耳的器具未进行严格消毒,将不洁净的工具用来挖耳,都会引起真菌感染,引起霉菌性外耳道炎。若掏耳时用力太大,甚至会损伤耳道和耳膜。

    事实上,耳朵有自己的清洁功能,通常下巴一活动就连动外耳道,耳屎自然就会排到耳外。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大家是不需要掏耳朵的。若耳朵出现阻塞、疼痛、化脓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不当的用耳习惯可能导致听力受损

    长时间煲电话粥、乘车走路听音乐、晚上塞着耳机进入梦乡、游泳时不注意保护耳朵……这些看起来无伤大雅的小习惯也会在无形之中损害人们的听力。

    耳内毛细胞一旦因某种原因受到损伤,就会导致永久性听力丧失或平衡能力减退。人的耳蜗中大约有1.5万个对听力和平衡感至关重要的耳蜗内毛细胞,这些细胞能够将振动转换成声音信号传导至大脑。这些毛细胞作用重大,却十分脆弱、不可再生,受损不可逆转。长时间接听电话、戴耳机听音乐等习惯容易造成噪音性听力损失,建议每次用耳机不要超过半小时,音量不要开得太大,以不覆盖外界声音为宜。如果必须长时间打电话,则要两耳交替使用。